环境法律法规也是企业建立和实施EMS的基础和依据,ISO14001标准在环境方针中要求承诺遵守法律法规,同时规定法律法规是识别评价环境因素的依据,而且在制订目标指标时,
也须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,因此确定适用企业活动、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和其它要求是企业EMS活动中的关键点。
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法律体系,包括宪法和刑法中的有关环境保护要求,环境保护基本法,水、气、噪声、固废的污染防和治等方面的环境保护单行法,各类自然资
源保护的环境保护相关法,我国签订的有关公约和议定书,还有有关部委发布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、条例,地方制订的地方的法规、条例和规章等,为配合法律法规的执行
国和地方还制定一系列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,以及组织内部或集团总部制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等。企业如何地收集了法律法规并识别出适用的法律法规,往
往需要有一定的环境法律知识,在审核时经常发现以下问题:
-未建立获取法规的渠道,不能及时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 随着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趋重视,原有的环境保法规已不适用于当今的环境管理工作,因此不断新制定环境保法规
。但企业未与当地环境保定期联系,从有关书籍中收集法规,这难免会出现遗漏。
-未识别企业的活动、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适用的环境保护的法规具体条款 环境保法规中的有些条款是针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,有些条款是针对企业的活动。而企业能够收到相关法规,却往往忽略逐一判定其中的适用条款的工作,因此在认证审核时会出现不符合环境保法规的现象。
-未收集企业所在地制定的有关规章、条例或标准 企业所在地的环境保护局可以制定严于国要求的规章和排放标准,若达到国的要求则可能不满足当地的环境保护规定。
-错误地评价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
-未识别和执行“环评制度”、“三同时”、“排污申报”、“排污许可证”等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